世界今日讯!跨境清算公司总裁许再越:人民币国际使用空间潜力巨大
作为实体经济运行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支付清算体系日益完善。据国际清算银行(BIS)预测,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区的第三大跨境支付市场。自2015年上线以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始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主渠道”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7.4%,占比较2020年上升1.2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近20个百分点。
“一开始,我们一天可能就几百笔,到现在基本上每天的交易都有几千笔,日间处理金额多的时候要达到好几千亿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许再越日前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分论坛上说道。
【资料图】
尤其是今年以来,尽管受全球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但CIPS业务量依然保持较高增速。记者了解到,前10个月,CIPS系统已累计处理支付业务348.5万笔,金额78.5万亿元,日均处理笔数同比增长27.2%,金额同比增长20.2%。
加快实现“本币优先”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项目,其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增长均较快,这主要受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以及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的影响。而在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还不足两成,贸易中使用外汇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对此,许再越认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空间还很大。在他看来,目前,全球经济下行、主要经济体汇率大幅波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压力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下,使用人民币结算是最优选择。
一方面,从逻辑上看,既然外贸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纳税、员工薪酬等成本投入都是使用人民币,在与境外企业贸易往来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是最方便最稳定的,可以节省汇兑和管理汇率风险的成本。
另一方面,从财务核算角度上看,汇率波动也往往会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带来意外、不必要的影响,使用人民币结算并记账,能在财务报告层面避免这种影响。
当前,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仍有提升空间。2021年中国银行对3300余家境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情况的调研显示,有78.8%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愿意考虑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或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
许再越称:“我们呼吁,在贸易过程当中,包括银行、企业等主体一方面要自己主动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也要推动贸易对手接受人民币。通过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很好抵御汇率波动风险。”
不过,由于历史和外币使用惯性等因素,本币结算这项工作需要系统性推进。许再越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本币优先”原则,也要立足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只有全面提升本币结算便利化程度,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时效,减少“脚底成本”和财务成本,才能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优势。
在这方面,据悉,CIPS积极推进与外汇交易中心、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中债登、上海清算所等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交易、托管、结算等环节,便利全球投资者在上海开展金融市场交易。后续,还将与更多基础设施连接,推动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不断完善便利化服务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CIPS也进行了诸多创新。全球跨境支付行业一直面临着成本高、速度慢、透明度低、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高等多方面的挑战,许再越介绍称,针对这些难题,CIPS联合市场主体推出了跨境清算传输网络的骨干设备——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
“通过这套设备,一方面能解决标准统一的问题,因为各家机构临柜的操作标准不一样,各个国家基础设施收付的通道标准也不一样;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主体的识别,我们在国内对主体的识别是用工商代码,但跨境出国后就相对困难,所以CIPS一开始就用了跨境法人识别码,相当于企业有一个护照,出去之后,境外各国都可以认。”许再越解释称。
据悉,CISD可实现CIPS系统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终端用户“一点接入”,具备开箱即用、一键升级、便捷运维等优势,大大降低技术准入门槛和接入成本;而且它不仅支持跨境支付典型场景,还可以实现跨境电商资金批量清结算和监管数据报送标准化处理,同时采用国产密码SM2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识别,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在CISD基础上,CIPS还推出了支付透镜服务,满足企业、银行等跨境支付主体对跨境支付状态全天候查询的需要;信用证服务,实现银企间信用证业务统一标准,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数据服务,向参与者提供更及时、准确、专业的金融信息,大幅提高跨境支付效率。许再越称,CIPS未来将与更多市场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做大跨境支付清算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活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关键词: c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