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进出口规模将再创新高 市场看多A股信心持续上涨

本报讯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同时表示2023年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商务部也预计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再创新高。

2023年物价将总体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资料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9月份涨幅最高达2.8%,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一直处于1%左右的区间波动,我国工业消费品以及服务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2022年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11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11月份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7.0%和4.7%;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8.7%,降幅比上月扩大8.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2022年,国内物价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2023年物价会否出现明显波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2023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2022年全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1%,低于2021年全年8.1%的涨幅。其中,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2022年12月份PPI环比由11月份上涨0.1%转为下降0.5%;受2021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

“预计2023年PPI同比中枢略微抬升,但全年PPI同比维持低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与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有望推动工业品价格适度回暖,同时2022年基数效应有所减弱,预计2023年PPI同比增长温和。

商务部:2022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将再创新高

1月12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2022年预计中国进出口总额将再创新高。

新冠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外贸形势是否会明显好转?商务部考虑从哪些方面提振外贸企业信心?如何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境外参展、对接洽谈?

束珏婷对此表示,过去三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经贸环境动荡不安。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2022年预计规模将再创新高。

束珏婷谈到,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是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部分行业需求疲弱、订单不足。近段时期以来,很多地方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商“请进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企业组团包机、亮相展会、拜访客户、洽谈合作,主动拥抱海外市场,岁末年初的外贸圈更加积极活跃。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

束珏婷还指出,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部将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境外展会。办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增强接单信心。

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指导企业用好普惠金融、稳岗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充分利用好稳外贸相关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外资继续扫货近百亿元传递出信心

1月12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后震荡收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05%,报3163.45点;深证成指涨0.23%,报11465.73点;创业板指涨0.51%,报2458.49点。

《投资快报》记者从数据上看到,北向资金交投日趋活跃,昨日再度单边净买入95.4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6.0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9.39亿元。1月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加仓超500亿元,而2022年全年共计净买入约900亿元。

市场行情回暖之际,被视为“聪明钱”的外资大举扫货,传递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及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当看多中国资产逐步成为共识,市场的信心又来自哪里?信心源于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及长期向好的前景。在外资机构看来,无论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还是估值合理程度分析,中国市场都存在着全球投资者不容忽视的投资机遇,外资增配中国资产大势不变、前景可期。

“2023年,A股的盈利增长将回升至15%。”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说,瑞银对500位中国企业家进行了调查,其中79%的受访者预计国内订单将在未来6个月增加。

海通证券表示,随着2023年A股赚钱效应整体好转,叠加中长期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趋势进一步延续,2023年A股资金将明显回流,整体增量规模有望达万亿元。从资金的细分项目来看,历史上杠杆资金以及以私募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资金的入市节奏往往随着市场环境而改变,因此在2022年的回撤中此类资金明显净流出。2023年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杠杆和私募等资金有望回流。

在行业配置方向上,多家基金公司认为经济复苏和转型是两大配置主线。招商基金建议关注复苏资产中包括金融(券商、银行)、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和航空)、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在经济企稳后,下半年建议关注转型成长,如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军工、机械)、材料(有色、钢铁、化工)以及医药(创新药、器械、医疗服务)。

关键词: 海关总署 进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