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讯!济南都市圈的潜力与特质:具备“国家队”都市圈的要求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将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作为“龙头”的济南都市圈,又有着哪些特质?
济南日报 陈长礼 摄
01
(资料图)
空间:
京津冀长三角之间的关键衔接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这是2019年2月写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的一句话。
国家的目的,是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数据,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这七个“国家队”都市圈2021年实现的GDP依次为4.67、1.9、2.5、1.79、1.36、2.23、3.01万亿元,合计超过17.4万亿元,占同年全国GDP的比重约为15%。
通过这七个都市圈可以看到,位于北方地区的只有西安都市圈,2021年实现GDP1.36亿元。从单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上看,如今长三角城市群中有8个万亿GDP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也很活跃,香港、深圳、广州GDP均超过2万亿,佛山、东莞亦是万亿城市。相较而言,北方地区除了京津和西安、郑州,就是山东拥有济南、青岛两个万亿级城市。
从济南都市圈的现状分析,近年来,经济的集聚效应使得人口与产业不断向济南这样的大城市汇集。2020年6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东营一体发展,建设现代化的省会经济圈”。2022年10月,《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披露了济南都市圈核心圈层,包括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市的部分区域。
其中,单济南2022年的GDP预计就将超过1.2万亿元,人口达到1000万人,淄博预计2022年GDP完成4500亿元,再加上泰安、聊城等地,从经济实力和人口活力上,能够满足“国家队”都市圈的要求。
同时,由于济南都市圈所属城市均处黄河流经区域,在黄河国家战略下,这为济南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沿黄一直往西,可形成巨大的战略纵深,向东可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合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秦昌波就曾表示:“济南是龙头中的龙眼,北边是京津冀,南边是长三角。作为一个关键衔接的中心城市,应该发挥它突出重要的作用。”
02
实业:
从“比亚迪”看实体经济比较优势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再大些,纵观世界版图,可以看到,纽约、旧金山、东京湾这几大世界级湾区比较优势极为突出,如金融湾区纽约、科技湾区旧金山、化工湾区东京湾,都是利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使得行业优势在区域内聚集,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济南都市圈的“特质”,很大程度上与实体经济有关。2022年11月30日,总投资达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在济南实现首台整车下线,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共同“高规格”出席了下线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则向外界吐露了“济南支点”的未来蓝图:助力济南建成国际知名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集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到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352万辆。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销量达到387.7万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济南借助比亚迪项目完全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拓印下自己的印记。
而在距离比亚迪济南项目半个小时车程的鲁企齐鲁制药集团,这家土生土长的济南企业已经“悄悄”攀升至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的第五位,具有领先的全球研发体系,54个药物国内首家或独家上市,7个药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济南正以低碳和绿色夯实底座,力图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元产值。并且,外界可以看到,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济南各界的共识。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公示名单中,济南有8个案例入选,占全省三分之一,有3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级产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数量居山东省第一。
80公里外的泰安市,在2022年初举行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动员大会。以锂电产业为例,当地上半年实现了850%的同比增速。除了锂电,泰安在新能源的制、储、输、用全链条也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及成功的探索经验,与济南的产业链条极为互补。
济南目前着力打造的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与化工行业密切相关。一小时车程的淄博则是传统工业强市,有着极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一度以两个“70%”闻名全国,即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70%。随着动能转换提速增效,2023年淄博将培育聚烯烃、工程塑料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和13条百亿级产业链,相信会与周边地市形成互补。
此外,毗邻济南的德州化工产业、滨州铝业和化工产业都可在“兄弟城市”间产生协同效应。济南都市圈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发展,完善的产业上下游链条,能让都市圈内的不同城市进行精准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激发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潜力。
03
科创:通过“1+N”提升区域创新指数
山东给济南的定位,是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这要求济南充分发挥省会的作用,不断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向外辐射中心效能。在这过程中,科创和人才是重中之重。像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极高的创新指数,都市圈内其他“兄弟”城市更需要济南的科创溢出效应。
衡量科技创新的指标林林总总,最直观的数据是专利密度,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今年1月初,有微信号“国民经略”统计了国内专利密度最高的城市,其中济南以每万人38.4件排在第19位,是山东最高。此外,济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据2021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济南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265.5亿元,其中,基础研究18.5亿元、应用研究41.4亿元、试验发展205.6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6%,放在国内亦属前列。
济南未来要打造的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京沪创新走廊及齐鲁科创走廊,建设齐鲁科学城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核心区两大创新核心,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域。
所有这一系列动作,与人才的存量和流量息息相关。相信大家还记得去年6月17日,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出席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时说的话,“四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家选择了济南;四年后的今天,在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希望大家再一次选择济南。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一起共享未来。”
数据显示,目前驻济高校有52所,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69.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1所,在校学生6.4万人。近年来,济南通过提升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科学化水平,向重点行业、人才改革试验区下放认定权限,创新专家举荐、行业推荐等灵活开放评价方式,吸引了大批人才留济、来济,济南市2022年前三季度的人才数据报告显示,济南市流入人才数量刷新纪录达25.4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57.63万。
济南日报 崔健 摄
济南在都市圈里的科创定位,就是建设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济南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王新军撰文指出,“一个经济发达、辐射引领力强的核心城市能力的全面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外溢效应也将更加日益突出。周边城市将会享受到核心城市带来的发展益处,同时也将会使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在济南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草案明确提出,将围绕济南形成“核心圈层功能优化、紧密圈层协同发展、辐射圈层分工协作”的梯度合力、层次清晰的“圈层+放射”城市群体系。
今天所走的每一小步,都是成就未来的一大步。(来源:济南宣传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