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出生人口锐减,为什么国人不愿生娃了?

国内人口自去年出现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之后,任何关于人口的讨论都变得迫在眉睫。

根据最近多个省市陆续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来看,其中有三个省份的出生人口降幅超过一成,重庆部分地区新生儿数量同比更是下跌过半。

随着国内以年轻一代的“新中产”生育需求逐渐被释放,压力随即给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而在经济放缓、各种成本增大的同时,年轻人的生育需求被现实压力给扼杀在了“摇篮”里。


(相关资料图)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和2021年相比,出生人口再次减少一百万。

贵州、青海、江西、重庆、甘肃、广西去年出生人口同比出现下跌,其中的三个省份更下跌超过一成。

去年疫情重灾区之一的重庆自1997年以来首次新生儿跌破20万人,其中,重庆大足区的出生人数同比减少一半。

从只生一个好到开放三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生育需求从有到无,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房价和生活教育成本同样也在高速发展,和人们的收入相比不成正比的,反而是生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昂贵开销。

人口决定着劳动力、消费力,很大程度上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本质上就是经济的一份子,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一切的衣食住行都能够被转化为GDP的一部分,进而带动更多的人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回报。

因此,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高房价和教育问题,眼下来看似乎还不太现实。因此也有人口专家认为,可以把国内的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

虽然十八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和国际看齐了的,但就今天国内普遍青少年所推崇的“低幼”审美而言,这一措施对实际的促进结婚生育非常有限,甚至还有可能酿成更大的问题。

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般缺乏事业基础,抚养下一代会有困难,加上年轻人的冲动,这反而可能会加剧家庭的负担,为了刺激人口而刺激,得不偿失。

结婚生子,通常被视为人生道路中最重要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今天而言,一个人结婚也好,生子也罢,都避免不了一个稳定的收入预期,以及更多的积蓄和存款。

如果说十年前房价和收入比还算正常的话,那么在今天,房价越来越高的当下,人们结婚的成本和硬性也随之高涨。

在北京和上海深圳,房价收入比高达50,这意味着需要五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够购房,尽管今年以来,各地房屋均价有所下降,但由于降幅很小,在一定程度上,买房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门槛。

除此之外,彩礼、结婚成本,以及最重要的后续的教育成本,都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

换言之,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

除了购房、结婚、彩礼等大头开销之外,越来越高的抚养成本,也同样考验着父母们的钱包是否足够鼓。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报告来看,国内家庭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的平均成本在五十万左右,而在北上广这个费用高达上百万,这还不包括孩子十八岁之后的教育费用、步入社会后的结婚买房费用等等。

如果以一个孩子结婚为终点,今天生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百万(算上购房结婚),如果是在大城市,这个费用可能还会翻倍。

这笔账可能很少会有父母能够想的如此远,一个人在决定是否生育的时候,往往看的都是当下的经济状况和时间充裕程度,过高的负担,往往牺牲的就是父母原有的物质基础生活水平。

人口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未来。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国内人口数量可能降至8亿以下,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步入日本类似的困境之中,那就是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严重挤压经济增长。

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依然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们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包括电脑、手机、家具、服装和玩具在内消费产品的生产成本。

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远去,印度、越南、印尼和孟加拉国等经济体正在成为新的制造业转移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效率高的劳动力短缺将使国内制造业更加缺乏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提高生产力,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过渡到创新和技术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如果我们无法实现这一点,恐怕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因某些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准,但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经济体,因薪资上涨,失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法与低成本生存国竞争,也无法进入高附加值市场以及发达经济体的行列,南非和巴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宏观经济的变化,个人的困境,构成了今天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

2000年初,国内平均每1000名居民当中有14.03个新生儿降生,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6.77。

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下降了一半。

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下降,既有不断上涨的各种生活成本的因素,也有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在传统上,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女性抚养孩子,为此不得不舍弃工作,或者要老人照料孩子,而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割裂,也导致新老一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和激烈冲突。

一个的选择是否正确,在今天已经不能单独用结婚和生育去衡量对错,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问题。

这是一个希望与失望的交叉路口。

从宏观上看,人口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未来;从微观上看,生与不生,更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亲情、陪伴和养老。

生或是不生,都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选择。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关键词: 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