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注:新郑拼经济谋定新思路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常春阳)逐步摆脱房地产依赖,做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日前,新郑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今年发展思路。

“把更多精力放在实体经济上来,只有铆足劲头招引大企业、全力以赴培育新动能,才能把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优化到合理区间,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关于产业转型,大会审议通过的新郑市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表述。

去年以来,新郑市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电子信息、健康食品、商贸物流为主,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高端文旅为新的“三主三新”产业布局,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25家,新增“四上”企业155家。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3万家,居全省县市首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将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未来产业。新的一年,新郑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立市,实施60个工业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6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芯”“屏”联合,瞄准技术前沿和未来趋势,引入和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含量、发展潜力的强链补链企业,促使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食品产业抓好雪麦龙食品、人人利三期等项目建设,引导好想你、白象、雪花、光明、达利、世通等现有企业研发新技术,培育新产品,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智能制造和文旅产业也被重点提及。

为保障实体经济要素供给,新郑市力求将要素资源向见效快、贡献大的产业项目聚集,做到“亩均论英雄”。持续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不让一村土地“晒太阳”。推进闲置楼宇、厂房、车间盘活利用。同时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将招商引资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充实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招商专班,力争今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00亿元。

企业家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民营经济是新郑发展的支柱,企业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宝贵稀缺的人才资源。”新郑市政府负责人说,没有企业家的辛勤努力,就没有企业的良性运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缺少动力支撑。新郑市今年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新郑党员干部要大胆为企业家撑腰,全力为企业服务,真正让企业家有地位,得荣誉,受尊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