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天下!基金圈高管频繁“变脸”:7位董事长离任,银行老将执掌中加基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中加基金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夏英因工作安排而离任,夏远洋新任董事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4日,今年以来有7家基金公司董事长离任。


(相关资料图)

基金公司高管变更可能出于哪些原因?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高管变更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基金公司股东或者董事会的战略调整,或者基金公司高管的管理风格、管理模式与公司的发展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高管变更;二是基金公司的规模、业绩、风控等指标没有达成预期,从而导致高管变更,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市场的波动,会导致更多高管变更的情况发生;三是由于个人发展的原因,例如去私募创业,去更大的平台发展,或者去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

银行老将“接棒”

资料显示,新任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远洋来自北京银行。他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于2002年7月加入北京银行,从事银行公司治理相关工作。2007年10月起,夏远洋历任北京银行朝外支行行长助理,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分行纪委书记等职务。夏远洋于2012年12 月至2014年3月参与筹备中加基金并担任公司首任督察长。

中基协官网及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27日,属于中外合资机构。中加基金是第三批“银行系”试点基金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65亿元,注册地为北京。

中加基金目前共有六家股东,其中,北京银行是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4%;加拿大丰业银行是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28%;此外,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乾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绍兴越华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各自持有5%、12%、6%、5%的股份。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加基金非货基规模达到1125.05亿元,在全市场公募非货基规模中排名第43位。

“一拖多”现象严重

从规模上看,中加基金在“银行系”基金中规模居于中下。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3月14日,全市场银行系公募共15家。从基金资产净值看,7000亿元以上的有3家,即工银瑞信、招商基金、建信基金;2000亿元到6000亿元的有5家,分别为交银施德罗、中欧基金、浦银安盛、兴业基金及永赢基金;1000亿元规模以上的则包括中银基金、中加基金、民生加银、鑫元基金、农银汇理、上银基金等6家;另有恒生前海资产净值不足1000亿元。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当前中加基金经理共有17人,其中多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属于“一拖多”,不仅要管理固收产品,还要兼任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以基金经理刘晓晨为例,当前刘晓晨共计管理14只基金(A/C合并计算),其中包括债券型、混合偏股型、混合偏债型、货币型等多种产品。此外,基金经理闫沛贤、于跃、魏泰源也同样管理着诸多产品。

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拖多”的基金经理需要同时具备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对基金经理的能力、业绩、对市场的判断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较为综合的考验。

高管为何频繁变更

3月份以来,已有嘉合基金周健男、中加基金夏英2位董事长离任。

此前,1月份仅有先锋基金董事长张松孝一人离任。而2月份公募基金董事长则是“扎堆”变更,包括富荣基金杨小舟、建信基金刘军、新华基金翟晨曦、易米基金郭之英等4位董事长离任。

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更说明什么?王铁牛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变更一般属于正常的公司管理运营过程。随着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公司管理人员的适度调整对于公司更好适应投资环境,更好服务客户,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更也可能会对公司的稳定性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高管变动后的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此外,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并不能直接解决业绩难题,而新任高管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状况和业务情况,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公司的业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公司高管的变更可能会对基金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制度等方面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导致公司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动。但是基金高管变动也可以保持人才流动,维持公司发展的发展活力,能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果发生变动的公司原本就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较好的业务方向,那么因高管变动而造成的影响是很小的。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