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滚动:谁能在人口新变局中持续领跑
观澜 本报记者 王彩娜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全国人口格局悄然生变。截至4月13日,除宁夏、西藏外,其余29个省份均已公布2022年人口变动主要数据,省际人口增减地图持续更新。在过去一年的人口争夺战中,人口流动路线图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哪些省份成了新赢家?未来如何在人口新变局中持续领跑?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接连使出“十八般武艺”后,2022年省际人口争夺战终局落定,谁在乘势而上,谁在落寞掉队?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13日,除宁夏、西藏外,其余29个省份均已发布2022年人口变动主要数据。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居全国前三。从人口增量来看,在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浙江以37万人的增量位居全国首位,安徽、湖北、广西、江西4个省份人口增量在10万人或以上,辽宁、吉林、广东、河北、天津等12个省份常住人口呈负增长,其中辽宁、吉林、广东、河北、黑龙江5个省份减少20万人以上。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省域人口的增减与当地经济发展活跃度密切相关。地方经济活力大小,特别是地方就业机会多寡、生活成本高低等,仍是影响人口跨区域流动的主要因素。“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尤其要观察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
催生人口新变局
在变局之中探寻更多机遇,把握人口增减趋势是关键。
从人口增量来看,在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据13个席位,分别是四川、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甘肃、内蒙古、贵州、陕西、云南、广西、重庆、青海。在12个常住人口呈负增长的省份中,出现了京津冀和黑吉辽,其中东北三省共减少86.08万人,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外流趋势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人口数量的增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因为人口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代表性的因素。”河南省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地方经济发展活跃程度与疫情防控形势密切相关,上海、广东、北京等经济发展基础非常好的地区,由于阶段性疫情防控压力比较大,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导致部分岗位减少,很多人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回流至中部和西部地区。
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杨国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人口总量正处于从增长到减少的转折点,地方可以通过刺激经济、吸引企业和人才等政策措施在城市和区域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人口数量再分配。近年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人口流向也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匹配,东北、西北、华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问题。
虽然继续坐稳经济与人口第一大省,但广东2022年常住人口却出现40年来首次负增长,一年减少27.2万人。对此,广东解释称,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预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人口规模及其结构优势将长期保持稳定,今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省份数量,也由2021年的11个上升至19个(天津未公布出生、死亡以及自然增长率数据),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人口2022年人口出生率之低更是超出预期,如北京(5.67‰)、上海(4.35‰)、江苏(5.23‰)。表现略显逊色的人口自然增长数据,也表明2022年多数省份实际上是依靠省际间的人口争夺实现了常住人口的增加。
新赢家做对了什么
2022年全国27座主要城市常住人口数据披露也渐近尾声。长沙、合肥、西安、武汉、南昌等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明显提升,或将成为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势力。
在已披露常住人口主要数据的城市中,长沙(18.13万人)、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西安(12.29万人)、南昌(10.06万人)、武汉(9.01万人)位列人口增量排行榜前六。其中,5座城市是中西部地区强省会城市。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持续流向中西部省会城市,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以及生活便利等。
张占仓分析称,“十三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比较充足、经济增速较快、就业空间较大,大幅增强了长沙、合肥、武汉、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的人口吸引力。
杨国庆认为,人口流动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其流向主要是在收入待遇和生活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蓬勃发展的二线城市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要选择,长沙、合肥、南昌等地常住人口逆势增长便是例证。”
江苏省徐州市经开区招商局局长史周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中部省会城市人口逆势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如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二是优质的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增加了人们对这些城市的归属感和吸引力;三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
如何实现持续领跑
在新一轮的人口争夺战中,如何提高城市吸引力?
“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要集中发力,不断出台新举措为青年人才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主动吸引在社会上就业流动性比较强的青年人才到当地就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张占仓认为,河南等地要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只有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提高了,就业的规模稳定扩大了,特别是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总量下降的不利局面才能够被扭转过来。
杨国庆分析称,城市对年轻人的争夺,根本因素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待遇,生活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也非常重要。“中小城市无法全面与大城市进行人才竞争,可采取突出本地优势产业的措施,集聚与产业相关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史周华建议,一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是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人口流动和定居的吸引力。
安光勇提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素质,注重提高居民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城市具备较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社会融合,加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高城市社会和谐度,增加居民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绿色生态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吸引力。四是人文历史,要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增强人口对城市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育娲人口智库专家何亚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在城市人口争夺战中,既要吸引外来人口,也要注意提高本地人口生育率,各地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生育率,尤其是东北三省,更要提高出生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