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那些幻想一夜暴富的钉子户,如愿以偿的住上了小破屋

今天的中国,谁拆迁,谁发财,甚至出现了拆二代这样的词汇。

不拆不发,越拆越发。

至于钉子户,那更发财,甚至可以一夜暴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有天大的好处,谁愿意当钉子户。

中国最著名的钉子户,应该是深圳的这一家。

2002年的时候,开发商为他们家开出了近百万的拆迁款赔偿。

注意,那是2002年。

但他们家不同意,哪怕其他人全部都拆迁走了,也钉在那里。

最终开发商迫于无奈,把价码提升到了1000万元。

再强调一下,2002年的1000万元。

但这个钉子户还是不同意,他觉得他家的房子地段好,值3个亿,没有3个亿坚决不搬迁。

再再强调一下,这是2002年的3个亿。

最后开发商服软了,改了设计图,绕开这个房子,在其他地方建高楼。

足足18年过去了,这户人家还在那里,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拆迁暴富的梦想。

前几年,他们还把开发商给告了,说周围的村民全都拆迁了,凭什么不拆他们家,要求开发商给他们家钱,然后把他们家的破房子拆掉。

这就是钉子户。

中国所有的钉子户,都可以归结于钱的问题,暂时还没有遇到因为情怀,特别爱自己家破房子,给多少钱都不搬的例子。

开出一个让人目瞪口呆,实在难以接受的价码,然后拒绝任何还价行为,把拆迁这个机会视作自己这辈子唯一可以合法敲诈,一夜爆发的机会,这就是钉子户产生的原因。

2020年8月5日,广州海珠地区修建的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通车了。

这座大桥硬生生的扭了一个弯,避开了一栋又破又小的房子,从高空看去,好像大桥张开了一只眼睛,于是被人形象的成为海珠之眼。

这是一幢30~40平的小房子,荒凉破旧。

但政府特地为这户人家修建了一个涵洞,还保留了他们家的电线,确保其正常生活。

修改设计,增加了大量投资,还增大了整个大桥出事故的概率,只是为了不拆这栋小破房。

这户人家到底要了多少赔偿款,才把海珠政府逼成了这样?

现在网上众说纷纭,有说800万的,有说1500万的,最低的一个说法是400万,不过都没有得到核实,但绝对是一个很高的数值。

目前该拆迁户坚决否认自己是钉子户,说自己只不过还没和政府谈好条件,自己依然有拆迁的意愿,只要条件被满足就可以。

这桥修了快10年了,所有人都搬走了,如今都彻底竣工了。

这都不算钉子户,那到底啥才算?

为什么有人想当钉子户?

因为当钉子户可以拿到更好的补偿条件。

曾经的中国,要求拆迁100%同意率,少一户都不行。

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开发商通常选择一个一个去谈,谈妥一家签一家,签了一家拆一家。

慢慢来,总有拆光的那一天。

但是当一片地方大部分人已经被拆迁时,开发商或政府就已经投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

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几十亿。

如果最后有几户人卡着关键地点不愿意搬的话,开发商就会很尴尬,每时每刻都在支付巨大的利息成本。

最终迫于无奈,大部分开发商都会同意或者部分同意钉子户那无理的要求,因为钉子户的对抗成本很低,开发商完全没办法和钉子户对耗。

只要钉子户把这个赔偿款定的比开发商其他选择成本低,他就吃死了开发商,可以凭空发大财。

在这种制度下,拆迁户最理性、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当那最后一个钉子户,然后利用沉没成本反过来要挟开发商。

谁先签拆迁合同谁傻,谁拖到最后谁占优势。

如果人人都按自身利益最大话考虑的话,那理论上应该人人都是钉子户,大家都在等别人先签合同。

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只能说,绝大部分中国民众太善良了,很是通情达理,没有完全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

你像这个海珠之眼,对记者说自己不是钉子户,不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要的是房子,但是政府官员没有房源给我们”。

但实际上,政府早就提供了不同位置的小区,不同朝向的户型供拆迁户们选择,都是相当不错的房源。

为什么说相当不错?因为所有人都搬了,只剩这一家。

十年前拆迁时,所有人都在大量看房子,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户型和朝向,但拆迁户梁女士只看了两次房子。

第一次说这房子是“三尖八角”,不吉利,大忌讳。第二次说房子对着医院,而医院里有太平间,晦气。

这些理由,你觉得算理由么?几个小区,几百套户型供选择,大家都没问题,就她一个人有问题。

这是撒谎,赤裸裸的撒谎,梁女士的真实诉求绝对不是更换一套安置房,而是一个无理到政府宁可花上千万改大桥都不愿意妥协的夸张条件。

海珠政府不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了,广州除了海珠之眼外,还有一个海珠之心。

下面这栋楼属于两个拆迁户所有,当初索要了多少钱,海珠政府和这次的海珠之眼一样,照顾钉子户隐私,没有对媒体公布。

但当初为了避开这两个拆迁户,政府直接改了规划,硬生生的绕开了这栋楼,把立交桥弄成了环形模样,为此多花了足足1个亿。

你猜,这两位钉子户当初开了多高的价码,才让政府愿意花费如此之大的代价去改方案?

改方案完成后,钉子户认为政府是在吓唬他们。

施工队进场后,钉子户还认为政府是在吓唬他们。

工程雏形出现后,钉子户依然认为政府是在吓唬他们。

直到彻底竣工后,钉子户才知道政府这次是玩真的了,开始愿意按邻居们当初的搬迁条件签约了。

但这个时候,政府已经没有和拆迁户再谈判的兴趣了,因为没有意义了,还不如把钉子户立在那当一个标杆呢?

再多的宣传片,都不如这一个标杆具备说服力。

中国有没有民主、自由、人权,看看那些钉子户就知道了。

当然,这是双输的局面,甚至是三输。

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钉子户什么都没捞到,群众的出行也凭空承受了更高的风险。

虽然树立起了一个民主、自由、人权的活雕像,但那并不是政府想要的结果。

所以最终,我们抛弃了最初哪个追求100%同意率的老方案,换成了新方案,只要求95%同意率。

而且,不是边拆边谈,是先谈后拆。

要么超过95%的同意率,依法全部拆迁,要么就一个都不拆。

钉子户自己去和邻居谈判去,政府不参与。

如果政府给的补偿条件真的不合理,同意的人少,那就说明目前的规划方案没有经济价值,直接作废,重新规划。

时代在进步,如何同时确保社会整体利益和公民个体利益,我们现在是越来越有经验了。

钉子户弄来的钱,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政府给的。

因为政府没钱,每一分钱都是从纳税人那里拿来的。

钉子户的暴富梦,本质上来说,是用你的血汗来供养的。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钉到底,就可以轻易的拿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而你,辛辛苦苦一辈子,也很难积累下那么多财产。

哪怕钉失败了,也可以按照当初邻居的条件去谈,这种行为和碰瓷敲诈有什么区别。

只有收益,没有风险。

十年后,海珠的大桥建成了,桥底下的钉子户如今终于松口了,有意向按照当初政府开的条件签约拆迁。

此风绝不可开。

而且大桥已经建成,桥底下的这个小破屋拆了又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能把桥给炸了重新修不成?那代价岂不是更大。

海珠之眼就应该留着,当成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宣扬中国的人权和民主,同时让民众认清那些钉子户的真实嘴脸。

想搏一搏投机一把,以公共利益来要挟政府和社会,就要自愿承担相应的风险。

那些幻想一夜暴富的钉子户,认为自家小破屋最低值几千万,自己特别喜欢住,结果如愿以偿的上了小破屋。

桥底下环境不错,天天可以看车展,360°环绕音响,时间长了孩子还能练出听声辨车型的绝技,挺好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