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美国想把印度捧为“中国2.0”,印度听了直摇头!

一直以来在经济学界有一个略带玄幻色彩的理论:70%魔咒

具体含义是——当某个国家的GDP总值达到美国的70%时,就会出现停滞乃至于倒退的情况,使两个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言外之意是——所谓的“70%魔咒”,其实是美国给其他国家划的一条“红线”,任何国家只要接近或者踩了这条红线,就会自动触发威胁美国霸主地位的警报,美国就会立即采取全方位措施来进行打压和遏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这个理论回顾历史,在我们之前就已经有两个国家中了这个“魔咒”,那就是苏联和日本。

如今我们很荣幸成为第3个体验所谓“70%魔咒”理论的国家。

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的制度优势下,集中各种力量埋头搞经济建设;在庞大的人口红利下,充分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拼劲”,吃下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的红利,经济也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

随着熟练掌握“吃透”了大量制造业产业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在这期间,我们的GDP的增速和规模也肉眼可见般的快速增长,我国GDP规模占美国GDP的比重也快速上升。

于是所谓“70%魔咒”不出意外的就来了:

2011年奥巴马政府为了遏止我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正式推出“重返亚太”战略;

接着自2016年中兴通讯事件开始,美国商务部开始三天两头的将国内相关实体纳入制裁清单;

到了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使劲挥舞起关税大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贸易战;

再到拜登上任,美国政府更是全方位的肆意打压我们,到处扬言要和我们“完全脱钩”;

一个作为世界头号消费大国,一个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要让双方彻底割裂,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其中的代价也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

然而为了霸主地位和利益,美国看起来是不惜代价的全力打压我们,实际上却很头疼:把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打垮了,他们吃、穿、住、行、用等所需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谁来提供?

这些东西如果无法得到充足供应,本土物价就会飞上天,经济也将土崩瓦解,到处将会是突突突的“美丽风景线”。。。

于是在美国人发挥智慧极限、一顿头脑风暴后,想出了一个破解方案:

不如把印度扶起来,让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他们生产、供应保障其醉生梦死生活的廉价消费品。

不得不说,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

这里的骨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三哥体质虚弱,无法扛起“世界工厂”这面大旗;

另一方面即使三哥想要,也得我们点头“给不给”

体质虚弱的三哥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世界工厂”这面大旗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扛得起的!

要扛起这面大旗必须具备的一个最重要、最基础硬性条件——实现工业化!

很不幸,印度虽然已经独立70多年了,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按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例子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占GDP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0%以下,工业化持续到中期该比例将长期维持在30%—40%之间,完成更彻底的甚至会达到40%以上,真正实现工业化后,该比例才会随着服务业的壮大而慢慢降低。

比如,我国从1960年开始至今工业在GDP中的占比就从未低于30%,甚至从1970年到2015年这46年时间该比例一直都超过40%,直到2016年才开始向40%以下回落,但至今仍徘徊在40%附近。

按理说印度工业化实现应该比我们迅速,毕竟被英国殖民统治了近200年,作为全球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早已为印度打好了一些工业基础。

但印度全盘继承英国留下的工业底子后,从1960年到2005年46年时间工业在GDP中的占比却一直只保持在20%—30%之间,也就是说仍旧处于初步阶段。

到了2006年该比例好不容易站上30%的台阶,结果却是“昙花一现”。

30%以上的比例只维持了短短5年后就头也不回的极速下降,截止2021年,印度工业产值占GDP的比值仅有22%。

22%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如今服务业高度发达的老牌发达国家,其工业产值的比例都比如今的印度高,比如新加坡是24.37%,瑞士是23%,德国是26%,日本29%。。。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印度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反倒开始去工业化,速度比欧美老牌发达国家还快!

没有完成工业化,就想实现“印度制造”,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要承接产业和订单,并没有那么简单!

别人只是带上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过来,其他的如土地、劳动力、配套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得靠自己争气给人家整合准备好,人家才愿意来!

要是自己啥都不用干,靠别人把产业和订单送上门,制造业就能崛起的话,那美国还不如直接把产业和订单甩给非洲算了,非洲的投资门槛和成本可比印度低多了!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工业化并发展壮大制造业,就得举国去“拼”,这就要求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可以充分调动国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很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印度都很欠缺!

印度实行的是联邦制,全国除了中央特区外还有大大小小28个邦,这些邦都享有高度自治权,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关系较为复杂。

一些邦还一直在闹独立,一些邦之间动不动扯皮、时不时发生流血冲突;有点类似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状态;

全国光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达22种、方言更是数不胜数,官方承认的文字就有16种;

国内的大量资金都囤积在地方和寡头手里,中央财政不仅一直手里缺钱,也没有可以随意调动地方资金投放到前沿产业的能力;

虽然有大量廉价年轻劳动力,但是劳动力的素质仍比较低,原因除了臭名昭著的种姓制依旧“名亡实存”外,其在扫盲和素质教育上仍旧任重道远。

不久前印度教育界更是爆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新闻: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学大纲竟然奇葩的“砍掉了”元素周期表、进化论、数理化等相关内容!

这是打算让学生放弃科学知识都去信仰印度教、练瑜伽吗?

除此之外,像这种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阶段,按理说大大小小的海外投资方都应该是印度政府眼中的“大爷”,就像我们当年改革开放一样,整天巴不得大量的外资带上资金和技术来我们中国投资建厂。

然而印度不是这么看外资企业的,印度各执法部门一直以来对外资“敲竹杠”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你“量身定制”修改法律来给你定罪。妥妥的——印度投资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2021年印度政府向议会提交的文件显示,2014年以来近3000家外国企业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

像微软、谷歌、沃尔玛、沃达丰、诺基亚、小米等大量欧美中日韩跨国公司巨头都在印度“挨过刀”,欧美因此专门给印度造了一个新名词——税收恐怖主义。

全球眼中的“投资热土”,硬是被印度自己搞成“企业地狱”。

如今在众多跨国企业眼里:印度就是一颗名叫希望的“洋葱”,剥开每一片都会让你泪流满面,到最后你也将一无所有。

要问对这种“酸爽”滋味感受最深的国家,就不得不提日本!

2017年,日本从我国手里抢走了印度一个高铁项目,按照日本在高铁方面的技术、建设及管理运营上的造诣,搞这种项目简直信手拈来!

可是日本满心欢喜的带上资金、设备、技术上手后才发现:在印度搞大基建工程太TM难了!!!

该项目原定2017年动工、2022年通车,工期5年,然而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开工5年了征地拆迁工作都没搞定,总长500公里的高铁仅仅完成了10公里!!!

根据最新消息,该项目预计到2028年才能完工,比原计划时间整整晚了6年,而总工期也由5年延长到了11年,

项目推进效率到这种程度,期间还被印度政府索要低息贷款,日本最终能否从该项目赚到钱已经成了一个谜。

就凭以上种种因素,要在印度落实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或产业,无论是对官方政府还是海外投资者来说,其背后的困难程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莫迪老仙2014年上台时就信誓旦旦的提出了“印度制造”战略,该战略首要目标就是——改革期间制造业年均产值增长12%至14%。

然而10年过去了,印度制造业年增长率只有2015年超过了12%,其他年份均低于10%;

面对自身的“顽疾”,即使法力无边的莫迪老仙使用了各种强硬手段,花了十年功夫去改革,也都难以将自家制造业扶上墙。

就凭拜登站出来扯几嗓子、打打气,印度制造就能迅速崛起的话,那他的嘴肯定是上帝给开过光的!

三哥想要,也得我们点头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多数制造业产业原本都是发达国家搞出来的。

发达国家自己做着做着开始不赚钱了,就逐步向有更低价生产要素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线和订单。

在过去30年间,我们获得了大量中低产业转移的巨大红利,不仅全盘消化吸收,而且还精益求精,不断将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就是对传统中低端产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对这些传统中低端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过程中,将这些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牢牢捏在了我们手里。

也就是说印度即使克服了自身的一些“顽疾”,想承接我们这边的海量中低产业,关键还得获得我们的“点头同意”。

如果印度借着其“墙头草”的本事继续与美国鬼混在一起,动不动在我们身边肆意鼓噪,没事找事的恶心我们,那我们完全可以在产业转移这事上卡他的脖子。

宁可把海量的中低端产业转移给越南、泰国、印尼、中东和墨西哥,偏偏就是不给你,不给你“吃饭砸锅”的机会。

把这些中低端产业转给那些人口规模和版图有限的后进国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你做大做强了,也成不了大气候,反而会更依赖我们。

相比人多地光印度就是不同了,印度历来比较自不量力,你要是给他点颜色,他就敢给你开染坊!

这时候有些人会说,私人企业是自由的,更何况中低产业不像光刻机,技术含量基本都不高,要是国内这些中低端产业要不听指挥偏要往印度转,能管的住吗?

对于这种问题我觉得不必担心,解决办法多得是,美国最近这些年不是在这方面手把手教了我们许多相关技能嘛,到时候都可以给三哥安排上。

至于三哥,留个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因为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印度面前:

刚刚成功超过我们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时,印度人口出生率已跌破2.1%,也就是说曾经疯狂造娃的印度人也开始不生孩子了!

当一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2.0时,人口结构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是最要命的——还没有搭上工业化和产业转移和这趟末班车,印度就提前跨入了老龄化社会!

此外,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我们这边已经在对大量中低端产业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升级,也就是说这些原本极度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产业,其流水线上需要的人将越来越少!

这就尴尬了:印度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海量中低端产业来印度,无数廉价劳动力等着进厂打螺丝,结果你现在告诉我,厂子里要不了那么多人,连打螺丝的机会都没有。

总而言之,由于国情不一样,我们产业崛起的模式在其他国家是无法生搬硬套进行复制的,将来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完成制造业升级,也必须得有我们的深度配合与参与。

总结一下:

在拖累三哥崛起方面,没有人比三哥自己更专业;

在拖垮美国方面,三哥是既有贼心、更有实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