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共话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创新举措,打造多元国际化资本市场
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开启了两地资本市场长达30年的合作、创新和互联互通的历程,更为2014年推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称“沪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称“深港通”),以及2017年债券通的推出奠下基石,为中国与全球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打通渠道,彻底改变了全球市场的格局。
经过近10年发展,互联互通的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活跃度也不断提高,围绕着互联互通的交易机制也得到了全面的深化和改善。当前,互联互通机制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资本市场的重要的桥梁,促进了双向的资本流动的同时,为资本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易品种。这一切,得益于打造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与举措,也与沪深港三大交易所紧密联系与合作息息相关。
恰逢H股上市30周年之际,沪深港交易所齐聚首届HKEX中国论坛,共同探讨互联互通之下的市场生态与机遇。
(相关资料图)
互联互通成果显著
回顾过往,互联互通开通以来市场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是上市企业增量和多元化。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43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超过55%。在过去18个月中,互联互通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比过去8年累积的进展还要多。截至今年6月30日,南向资金进入港股市场达到2.3万亿港元,累计成交额达到35万亿港元。北向资金持股总市值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成交额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
沪市与深市也展现出较高的交易活跃度。根据交易所的数据,从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2023年7月底,沪股通累计净流入1.02万亿元,成交50.57万亿元;沪港通下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22万亿元,成交17.19万亿元。
深交所方面,自2016年深港通开通以来,深股通累计成交55.2万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9300余亿元;深港通下港股通累计成交13.47万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1.13万亿元。
“通过不断改进上市框架,对创新等全球大趋势采取更开放态度,港交所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港股市场成为全球领先的新经济公司的首选市场之一。”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在会上称。香港交易所联席营运总监姚嘉仁也表示,过去几年不只是欧美投资者,中东地区的新增投资也在不断扩大。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合作部总监张斌表示,不论从交易角度还是专业方面,都能看到互联互通之后的市场在平稳运行的同时活跃度得到提升。此外,投资标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张斌表示,不仅沪市股票数量从最初的568只拓展至1300余只,还包括76个ETF标的。
“沪港通开通以来,除了在技术层面和监管层面不断完善外,我们也在通过一种交易所基础设施层面的沟通来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扩展可包容的全球流动性。”张斌称。
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部总监丁晓东也表示,深交所一直在致力于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同时服务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做到“三个持续”,即持续的优化深港通的机制,持续地开发创新的产品,持续对接国际投资者。
丁晓东称,当前深市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里面不乏香港结算身影,也侧面说明国际投资者对我们的内地的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对深交所的市场,那么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且参与度也越来越深。
“这些年我们与港交所、还有境外的机构已经建立了联合的常态化路演机制,同时持续开展国际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跨境ETF大讲堂等活动,让投资者更加熟悉认知我们境内的资本市场,为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带来新动力。”丁晓东如是说道。
加速推进创新举措
近年来,不仅沪深港通相关标的扩容以及相关机制不断优化,互联互通水平总体不断提升,交易所也相继推出创新举措和产品,包括沪深港通、债券通、同股不同权、ETF互联互通等。
欧冠升表示,过去18个月里,港交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了一系列围绕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化措施。
今年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即港股市场设立港币和人民币两个柜台,分开交易两种货币股票,允许投资者跨柜台自由转换以缩小价差。恒生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等24只证券成为首批双柜台证券。
姚嘉仁认为,港交所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一方面是看到市场对货币多样化的需求,资本市场和非资本市场都有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GDP在全球的占比高达18%,人民币具备成为国际市场储备货币的条件。
姚嘉仁认为,双柜台模式将进一步丰富香港的人民币产品生态圈,有助深化人民币的离岸资金池。下一步,港交所还将研究增加提供港币柜台及人民币柜台的证券的数目及将人民币柜台纳入南向港股通。“相信不久的将来,内地投资者可以更便捷地交易港股,如同交易A股一样方便。”欧冠升表示。
境内资本市场的创新也在提速。
2023年8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
未来,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非自动对盘交易。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进行的大宗交易以及通过港股通进行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将同步开通。
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指引,则是规范了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可转换为境内基础股份的存托凭证的行为,进一步明确了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GDR的申请程序,以及规则适用、材料要求、实施安排等。
7月,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了与境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上市交易暂行办法。根据证监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已有近百家企业递交了备案材料,仅今年8月以来就超过10家。
张斌表示,上交所在完善和深化开放性融资举措上不断努力,目前已经有21家A股上市公司顺利在英国、瑞士发行GDR,其中13家为沪市上市公司,共计投资116亿美元。
在张斌看来,互联互通的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拓宽境外的投资的渠道,也为境内外投资者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的方式。随着注册制和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的管理落实以及配套规则的修订和发布,“我们未来会不断的去关注、跟踪、研究互联互通机制的运行,与境外的调研所监管机构加深沟通与协作,完善互联互通机制,以高水平的开放的开放去推动和促进高质量的发展。”张斌进一步表示。
丁晓东则提出,除了持续优化拓展互联互通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还要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以深交所为例,一是实现深股通交易“看穿式”监管,更精准地识别异常交易和跨境违法违规交易。
二是坚持“主场原则”,维护主场秩序。对于内地和深股通投资者一视同仁,监管标准更加透明和规范,提升境外经营机构的风控水平,交易合规程度进一步加强。
三是加强监管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配合顺畅,为打击异常交易、遏制跨境违法违规交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开展沟通交流,提高合规管理能力,通过开展交易培训活动,提升投资者的合规意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