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一年减少85万,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生孩子得趁早,年纪大了想生都生不了。”

“不好生,我就不生了。”

“没有孩子,你老了怎么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现在多挣点钱,老了去养老院。”

春节期间,生育问题成为饭桌上争执的焦点,时刻挑动着家庭的敏感神经。曾经“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主流价值观地位,受到年轻人“没有儿孙我享福”观念的冲击逐渐没落。如今,生育问题不仅成为家庭的主要代际矛盾,更上升为一个严峻的社会性议题。

事实上,中国人口已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61年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对此,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忧心忡忡。“人口见底”对我们究竟有何影响?

年轻人不生了?

中国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可能很快就要“易主”,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反超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生育率还在急剧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连印度新增人口的一半都不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创下历史新低。如此形势下,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公开喊话:“2023年希望年轻人早点找对象,早点结婚,早生贵子,为提高国家生育率做贡献。”

只是“为生育率生娃“似乎还是无法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近期在大V发起的“你打算生几个孩子”微博投票中,超50%的网友都选择了“不生”,除了年轻人观念的转变,生育意愿如此低迷,究其根源可能还是因为“养不起”。

首先,仅是刚需,高昂的房价可能就要掏空普通家庭的6个口袋,大幅拉高生活成本。另外,就业竞争激烈,社会职场对35岁+不友好问题凸显,生育高峰群体,可能随时要面临裁员、断供风险。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的同时,教育、养娃成本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生育焦虑。

因此,有人认为人口危机恰恰是生育问题的解药。当人口自然减少时,买房需求释放,房价自然会下降,而就业环境相对而言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不仅是35岁+危机迎刃而解,孩子也能避免从小就开始卷的命运。当人们处于更高质量、更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时,生育意愿自然会提高。

不过也有人认为人口负增长反映的少子化只是问题的一面,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2022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2.09亿人,占比达14.9%,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长远来看,虽然人口少了,但是后备年轻力量可能不足,未来社会的养老压力将会更重。

谁养我老?

据七普数据,作为后备军的00后、10后人口规模,已经比成为社会中坚的80后、90后人数整整少了6500万人。据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口,劳动人口大规模下降,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就成了问题,延迟退休势在必行。据公开数据,作为亚洲最先“老”起来的国家,日本65岁至69岁人口中50.3%仍在工作,而随着法定退休年龄一再上调,日本人可能需要终身工作。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日本生科企着力研发“维派络pro”类提升中老年生存质量的科技。哈佛、东京大学等研究证实,持续补充其核心成分,有抑制生物体肌肉中线粒体“生锈”,延长30%生命健康期的潜力。科研成果“维派络pro”落地后,很快便登上东京三越百货等著名商场的热卖榜,并且在2021年通过京东辐射国内中老年市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述科技进入国内不到半年,便触达上万35-55岁一线城市中年男性,并且已有数千人回购。浏览京东平台评论区发现,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睡眠质量、精力提升”等中老年常见的困扰。同时,我国中科院、清北等尖端科研机构也积极投入“维派络pro”类科技的研究,助力国内生科企推动此类科研成果商业化,缓解国人健康焦虑。

“未来,需要摇号的很可能不是买房,而是养老院的床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据中信证券预测,上述提升中老年生存质量类科技,将在国内形成千亿规模市场。

“不要将人口负增长当作负面信息”

尽管如此,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还是表示:“人口负增长不用过于担心。”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结果,很多国家也都在走这个路。

目前,我国劳动人口虽然在下降,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到本世纪中叶依然会有7亿人左右。同时,这也是一个契机,推动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78.2岁,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在新的划分标准中,51-65岁人群其实还是中年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承担工作也未尝不可。更何况,人均百岁的时代可能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