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开了一个降价的口子:会出现降价潮吗?

人人都知道楼市是个两难,存在的问题也很清楚。

无非是价高量多。


【资料图】

价高是相对刚需的收入来说高了;量多是存量的增速大于销量。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楼市是一个干预型的市场,无法实现价格体系自动调节,所以,直接呈现出来的问题一定是有价无市,限跌令改变了房价下跌的斜率,也堵死了销量。

存量市场到底有多大?

其实,到现在这止都是模糊数学,统计学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数字。

马光远说房地产没有泡沫,理由是待销面积只有5亿多平方米,这肯定错了。这不妨从其实公布的数据推一下,2021年销量为18亿平方米,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如果真的只有5亿平方米,那样中国的楼市就是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供不应求了。马光远大约没把二手房存量、法拍房和建设中的楼盘计入。

加上建设中的楼盘和二手房的存量,这个数字就不得而知了,有的说是30亿平方米,有的说是60亿平方米,甚至有人说是90亿平方米。

不管是多少平,最终看销量便知冷暖。

销量取决什么?

当然是有效需求,它可能是刚需,也可能是有钱人的投资性消费。

房子供过于求,市场的无形之手会通过价格自动调节,二万卖不出去,就一万八,一万八还出不去,继续向下。这个经济学规律在中国不成立,因为有形之手干预了市场,于是,市场调节变成了行政调节。

有形之手能够按住无形之手吗?

逻辑上不能,有形之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节奏,改变斜率,不太可能重新定义趋势;这是常识性的解读。马光远说:房价究竟高不高?没那么简单。这话等于什么也没说,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决定价格的还有个货币工具,如果房价不跌,货币在贬值,直觉就不那么真实了。货币贬值在任何国家都具有必然性,中国的高房价是真,几十年来的倾向贬值也是真,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

不妨在思考上多一个维度:价格不仅仅取决于供求关系,也取决于货币政策。

这个维度有助于我们理解政策。政策的作为,不太可能支持大幅降价,从金融十六条的升级版看,是在用高负债支撑供应端,这本质上就是在抑制价格大幅下跌,与销量做时间上的抗争,等待着一场通胀的叠加。

允许降价释放了什么信号?

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史诗级的信息,所有的专家都从反对降价转向了支持。

其实,这很可能只是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的促销罢了。

真要打开价格,结果是什么?这要看在中国楼市上升期需求的构成,支持了销量的,一半是刚需,一半是富人的投资型消费。今年的销量到七月,差不多是2021年销量的一半,这差出去的一半,说明楼市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大资金进场,而刚需总归是有限的。销量当然起不来。站在政策的角度去解读,大幅降价不会刺激起另一半,相反,多套房拥有者会抛出二手房,膨胀起二手房存量市场,这将成为楼市的一个致命的堵点,因为,房子将越来越难以变现,最终失去了流动性,成为一滩死水。市场彻底还原了,那还谈什么软着陆?

放开立场不谈,政策可不会这样考虑问题。

海南一处房五折促销,政府没有反对,没有像昆山那样叫停,这又是几个意思?是不是可以推断,楼市整体也将允许大降50%?

我更倾向是一种促销。

既然是有形之手在干预价格,那么,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楼盘、在什么时间窗口、降价多少、定价又是多少?这里面的弯弯绕太多了。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政策的一切努力都在求得一个标目:稳。

什么是稳?它的政策语言是”房住不炒“,它的价格语言是不能向上炒,也不能向下炒,那都不叫稳。稳的财政语言是:在不大幅降价的前提下,把房子忽悠出去。

这年头:现金为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