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也官宣了:认房不认贷!北京、上海已无悬念?
据武汉发布,今天(8月31日),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知提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武汉市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武汉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通知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原有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据了解,加入“认房不认贷”的城市正逐步增加。
8月31日,中山宣布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两天时间内,已经有广州、深圳、中山三个城市宣布执行该政策,厦门“认房不认贷”则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中山住建局《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提到:
一、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二、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根据居民家庭申请或授权,提供家庭住房套数查询服务并出具查询结果,银行业金融机构据此执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广州、深圳、中山提到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
另外,除了已经执行该政策的广州、深圳、中山外,厦门在8月2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稳增长转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中第12条提到,实施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
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广州宣布“认房不认贷”,有人犹豫10个月后,决定重新看房
据新华社,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项政策将使更多购房人能够享受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56386608
2022年10月,陈晨开始在广州看房。她对中新经纬称,当时看了一些楼盘,感觉市场还可以,不算太差。之后由于断断续续的疫情,他们就不怎么出去看了。
到2023年初,广州市场出现一波小阳春,陈晨也感受到了这种热度,此后看了一些新房和二手房。“我们看了黄浦区一个楼盘,单价5万多元一平方米,听置业顾问说后面加推的楼栋还要涨价。不过,市场热度很快过去了,优惠后的价格降到5万元一平方米以下。”
由于整体市场不太景气,陈晨买房的愿望变得没有那么强烈。此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她男朋友在成都有一套住房,按照广州当时“认房又认贷”的购房政策,如果他们一起买房,就属于二套房,加上贷款未结清,首付比例达70%。“70%的首付比例太高了,我们只能打算先卖掉成都的房子。”陈晨说。
“这个政策出台后,首付和贷款都不再受成都那套房子的牵绊了,肯定要重新看房了。”不过陈晨称,他们也很纠结,既担心房子会涨价,又怕买了又降价,出手会比较谨慎,“现在楼市不景气,我们花钱会控制,即使首付比例下调,也不会增加买房预算。”
京沪两地调整预期升高!
“‘认房不用认贷’政策的落地执行,将使更多购房者享受到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修复市场信心。”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据悉,此前广州市、深圳市执行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均为30%,但从二套普宅的首付比例来看,广州市分为三个档次:无房且贷款已结清的首付比例为40%;有房且贷款已结清的首付比例为50%;贷款未结清的首付比例则为70%。深圳市为两档:无房有贷款记录的首付比例为50%;有房有贷款记录的首付比例为70%。
“从广州市、深圳市在同一天出台的‘认房不认贷’政策来看,具有非常好的政策导向,且说明当前一线城市均有重点关注这一政策内容。”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北京、上海两个城市也有望在近期加快出台落地“认房不用认贷”政策。
在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看来,此次政策落地后,预计对于部分积攒的“卖一买一”购房需求,以及在外地有购房贷款但本地无房的购房需求释放会带来一定刺激作用,进而提升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另外,从房贷利率来看,目前广州市普遍执行的首套房贷利率4.2%,二套房房贷利率4.8%,因此,新政实施后不仅购房门槛大幅下降,月供压力也将明显降低。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中国新闻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新经纬、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