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最新: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北门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激活城市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刘子琳 通讯员 张凡新 济宁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北门社区曾存在设施老化、功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甚至发生社区居民“逃离”的现象。不少有条件的居民搬家住新房,缺乏对北门共同家园的归属感。去年,济宁市住建部门将北门社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通过系统化改造,给老旧小区注入更多新型社区、品质生活的元素,创造优化社区治理的条件,让小区“破茧成蝶”。“北门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发生了关注社区、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变化,“老街坊味”呈现回归态势,社区管理更加井然,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中国式现代化”在北门正成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实景。

改造后的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这样一个城市建设项目,为什么能掀开看似联系不紧密的社区治理新篇章?“主要是我们在工作一启动,就树立了系统化改造的思路,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既优化小区功能、美化环境,还以硬件设施的完善弥补社区治理的短板。”济宁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事务中心吴波解释说。

吴波表示,从一开始他们就下好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先手棋”,既把居民当成受益主体,又当成改造主体。改造启动前,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门听取居民意见,围绕“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指导北门社区党委创新实行“旧改+党建”模式,发挥党组织主导、社区党员主体作用,把居民参与热情挖掘出来、激发出来,共召开了座谈会28次,入户走访300余家,发放调查表1400份,还建立了“旧改大家谈”微信群,让居民提交改造的“愿望清单”;改造推进中,开展了“我当设计师”活动,针对单项工作怎么干,由居民提出思路方案,像睦邻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从建筑主体风格、空间功能优化、墙面设计布局,引导居民踊跃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演绎了全过程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广大居民以“参与式民主”的方式,增强了对改造过程、改造结果的认可度,实现了小区改造的共建共享、共同缔造。

小区改造居民议事会

如果说改造过程中的居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初步探索,改造后的成效则厚植了提升治理水平的民意基础。去年改造完成后,小区环境面貌实现了大改观,道路窄、停车难、管线老化、居民楼墙皮脱落、公共活动空间少、健身设施陈旧等突出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居民杜先生兴奋地说,“新增了许多停车位,停车很便捷,新搭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车棚既美观、又能解决充电安全问题。绿化景观也大幅改善,一片生机盎然景象,老旧小区的‘老气’不见了。”“环境的改善,让生活在小区的居民由‘烦心’变‘开心’,逐步喜欢上北门,打下了我们提升社区治理的良好基础。”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吕秀云说。

吴波认为,居民“爱上北门”还远远不够,推进社区治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活动空间的打造、公共服务的提升、治理手段的改进。为此,住建部门在北门小区改造之初,就注重优化相关硬件设施,拓展小区活动空间,夯实“软治理”的“硬支撑”。

走进北门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西墙9平方米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北门社区居委会委员于娟介绍,这是他们借老旧小区改造而打造5G网络智慧社区的一部分,5G社区涵盖公共服务、社区安全等7个大项、43个小项的服务内容,像小区垃圾桶满溢、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等都能自动监测报警,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提升了为民服务、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走出政务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就是健身休闲广场,中式风格廊亭、木质座椅和防滑地面的设计,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打卡”。“广场建成后,我们这些‘老街坊’经常来这里下棋打牌、活动筋骨、拉呱聊天、吹拉弹唱,心情舒畅多了。”在小区生活了20多年的贺老伯高兴地说。吕秀云介绍,这个位置原为热力公司的换热站和小型广场,在去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中,结合800户住户中老年人占比超三成的实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建设了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开阔广场。

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康复保健服务

小区改造中,不仅建设了老有所乐的场所,还提供了老有康养的空间,去年建设的600平方米日间照料中心便是呵护“银发一族”的温馨港湾,这里有营养膳食、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曼说,这里不仅提供检测血压血糖、康复理疗等服务,还上门为17位8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整理家务,把个性化养老服务送到了行动不便老人家中。

“我们在小区改造中,加大了适老化场所、设施建设力度,目的就是让老年人更多融入社区,一方面解决日常无人照护、精神缺乏寄托等问题,更好地承接养老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增强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与交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这也是我们社区融入基层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吕秀云介绍。

在建设适老化设施、照护好老年人的同时,北门社区也让各个年龄段群体找到适宜的活动空间,在打造的睦邻服务综合体中,邻里坊、律动坊、如玉坊、健康坊、创意坊、稚子坊、同乐坊、墨香坊等特色空间一应俱全。“现在不管是看书读报、下棋运动,还是自主活动、亲子休闲,大家都爱到这里来。”于娟介绍。

除睦邻服务综合体的交流平台,在健身休闲广场的西侧还建设了70平方米的“美好会客厅”。“这里原本是一处老旧棋牌室,去年小区改造时进行了扩建提升,现在社区的红白事商议、邻里纠纷调处都在这里进行。下步还将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指导北门社区开展‘社区书记接待日’活动,居民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理疙瘩、对社区工作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到这里拉一拉,做到步步协商、凡事商量、小事原谅,把这方寸空间打造成社区和居民的互动平台、连心平台,打响北门‘睦邻汇’党建品牌”。古槐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介绍。

“通过建设多个公共活动空间,社区居民的交流增多了,原来见面‘点头之交’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街坊’,小区也由彼此孤立的‘陌生人社会’变成‘熟人社区’,邻里纠纷减少了,乱停车、乱丢垃圾、噪声干扰邻居的现象也少了。同时,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可度提高、依赖性增强,越来越感觉离不开社区,社区组织的安全排查、环境清洁、文明创建等工作也都积极响应配合、主动参与,原来靠社区单枪匹马完成的公共事务,变成了社区和居民共同的事业,北门正成为全体北门人的共同家园。”谈起北门社区的变化,吕秀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虽是小区的物质外壳,但随之改变的还有精神内核。从改造过程的全民参与,到改造成果的全民认同,再到公共服务的日常跟进、社区活动的不断升温,演化了居民对社区由逃离到回归、再到热爱的态度转变,社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社区共同体建构起来了,城市基层治理这盘棋也活起来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逐步形成”。吴波深有感触地说。

关键词: